购车族注意 今年车市跳水 抄底还是观望?
最近车市这波“跳水”行情,着实让人拿捏不准。
原以为价格下探,会引来一波购车潮,谁知大家伙儿反而裹足不前,颇有种“望跌兴叹”的架势。
这情形,跟眼下欲振乏力的楼市,简直如出一辙。
眼瞅着房价一泻千里,反而没人敢贸然入局,生怕成了接盘侠。
平心而论,这群持币观望的“等等党”,并非全然是杞人忧天。
前阵子,我一铁瓷盘算着换辆座驾,硬拽着我去逛了趟二手车市场。
那行情,真叫一个触目惊心。
一辆六年前豪掷五十多万购入的进口奥迪A5,如今二手车商竟叫价不过二十二万!
这折损率,堪比光速滑落。
还有辆八年车龄的丰田卡罗拉,当年也是以省油耐操著称,现在一万五就能易主。
要不是亲身经历,我真要怀疑自己误入了时空隧道。
或许有人会嘀咕,二手车价低,莫不是车况堪忧?
实则不然。
这些车子,大体上都还过得去,盖因新车价格一路俯冲,配置亦是水涨船高,生生把二手车市逼到了墙角。
往昔车企三年一换代,现如今恨不得半年就推陈出新,搞得老车主们怨声载道,觉得自己被厂家狠狠地摆了一道。
如此这般,这保值率,又能坚挺多久呢?
由此可见,倘若车市这股“内卷”之风持续劲吹,那何时入手新车,似乎都难逃亏损的命运。
购入即贬值,着实令人望而却步。
难不成咱们就此与汽车绝缘?
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对芸芸大众而言,汽车仍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无论是通勤代步,还是假日出游,都离不开它的襄助。
那么,究竟该何去何从?依我看来,有以下几条路径可供诸君参酌。
首推“上乘之选”,购入一辆十万左右的燃油车。
纵然当下新能源之声甚嚣尘上,燃油车亦有其独到之处。
皮实耐用,加油便捷,除却油价稍贵,似乎也挑不出太多瑕疵。
况且,现今的燃油车技术已臻于成熟,开个七八载亦不在话下。
对于那些仅需一款老老实实代步工具的人而言,这无疑是个稳妥之选。
其次是“中庸之道”,入手一辆十万左右的新能源混动车型。
务必是混动,纯电暂且搁置。
再者,尽量规避那些华而不实的智能化配置,那多半是厂家设下的圈套,等着收割韭菜。
最为关键的是,家中必须备有充电桩,方能将用车成本降至冰点。
若无充电桩,还是敬而远之吧,否则日日排队充电,徒增烦恼。
最后则是“下下之选”,购入纯电动车。
此物虽在用车成本上颇具优势,但亦有其致命短板,即不擅长长途跋涉。
尤在节假日,高速公路上随处可见排队充电的电动车,那景象,光是想想就令人胆战心惊。
此外,眼下固态电池的传闻甚嚣尘上,万一刚入手一辆电动车,旋即固态电池横空出世,续航里程成倍提升,价格却相差无几,那岂不追悔莫及?
是以,这购车一事,实乃需要审慎权衡。
切莫被眼下的降价潮冲昏头脑,亦不可盲目跟风。
需得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周全考量,方能做出最契合自身需求的抉择。
切记,购车是为了提升生活品质,切莫反被汽车所累。
与坊间认知相左,降价潮背后,并非仅是车企间的龃龉,更是整个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根源归咎于“价格战”时,是否忽略了新能源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消费者诉求的悄然嬗变?
仅电池技术的迭代,就足以让眼下的纯电动车,在未来的几年内面临巨大的价值缩水风险。